5651
第310章 无限风光在双峰
开发区管委会的公安分局成立了起来,吴正来报到时,没有先去程明列那里,而是先到肖向民那里。肖向民提醒他不能这样做。
肖向民与程明列情如兄弟,这没有错。程明列能够当上政法委书记,肖向民暗中使力,程明列也知道,但官场面上的关系就是面上的关系,不能乱。
程明列是吴正的条管领导,直接管着吴正,而且程明列也是市政法委书记,虽然现在肖向民也进了常委会,也是一名常委,但级别上与程明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更何况,从资格上来说,程明列比肖向民要老许多。因此,不管从管理属性、领导级别,还是资格上,吴正都应该先去拜访程明列。
不过,肖向民没有怪吴正。毕竟一个基层派出所的干警,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框框。这些现在给他点一下,以后他应该慢慢的就会懂了。
“向民,谢谢你,要不是你力荐,我恐怕这一辈子都要呆在清江县了。”吴正在肖向民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诚恳地说。他因为以前曾是肖向民的所长,所以,也并不因为肖向民进了常委,而感到拘束。
肖向民笑着说:“到开发区来,工作不会比在清江时轻松。现在开发区有五十多家企业进驻,工厂如果开工,包括工人,至少有几十万人,相当一个中小城市。人口多,而且杂,治安肯定比任何一个地方都难管理。公安这一块的工作,下一步是开发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做好做不好关系着投资商和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着开发区的形象。你可不能掉以轻心。”
“我知道,我们努力作好的。”吴正赶紧说。
“管委会这边治安管理工作由陈侨生副主任负责,以后,你有什么事直接找他就可以了。另外,你抓到到市局去找程书记。你们分局和市局的关系一定要搞好,以后,分局的工作需要市局很大的支持才能开展的起来。这一点,你必须要很明确。还有,这次你到开发区来当分局长,主要还是程书记的支持,要是他不同意,谁也没这个能量把你弄上来。我只是因为觉得我们一起工作过,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也比较信任,才推荐了你。但工作做不好,不管是谁,都是不行的。也帮不了你的。”肖向民随便又敲了一下吴正。
吴正以前毕竟是自己的所长,在心里有一定的优越感,要不是不让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说不定就仗着这一点,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那样不仅会害了他自己,也会害了开发区。对工作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肖向民和吴正说了一阵后,就让吴正赶紧去找程明列汇报去。
梁家驹随后走进来对肖向民说:“向民,昨晚下了一场,排水系统因为一建公司停工,使昨晚工地造成了积水,今天几家工厂的工地都不能开工,还有两家工厂的堆放水泥的棚间都进了水,有一部分水泥被水给淹了。今天,那工厂的负责人跑到我办公室里来吵了一阵。我刚好言把他们劝了回去。但这样下去不行。靠成年关,雨水多了起来,要是三天、两头下场雨,那我们的开发区工地就会成就沼泽地,到时候各家公司肯定都要来吵。我也顶不住啊。”
肖向民点点头说:“一建公司那边还是对我们不理不睬吗?”
“对啊。我们跟他们公司老总打了电话,他们都说工人现在在外面,一时也调不回来。而且那座桥梁的工程是建设局接的,开发区工地的工人也是建设局要求调过去的。他们说了,反正会按时给我们完工,又不会拖我们工期,让我们就别再烦他们了。”梁家驹有些生气地说,“我知道他们不会拖工期,可是排水设施关系到整个开发区工地建设,这段时间雨水又多,要是排水系统不能尽快建好,一定会让入驻的企业遭受损失。经济上的损失是一回事,这事影响一大,以后人家就会说我们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太差了,服务水平太低。会影响后续投资商进场投资的积极性。”
“我找王朝,你先去忙别的吧。”肖向民点点头,拿起了电话。
“王局长你好,我是开发区肖向民啊。”肖向民客气地说。
“哦,肖常委啊,找我什么事?”王朝似乎没有肖向民放在眼里,淡淡地问道。
肖向民就将工人的事说了一遍,然后说:“你看是不是让一建公司赶紧把工人弄回来,把我们的排水设施给做好?”
“这个事是一建公司的事啊。我们虽然是他们的上级单位,可我们只负责对他们进行监督检查,具体的实工什么的,我们是不会去过问的。”王朝很不客气地把事情推个一干二净。
“我知道理是这个理,但一建公司毕竟是在王局长的领导下嘛。你出面打个招呼,他们多少会给你这个面子。”肖向民本来是不需要这样说的,因为,这样说,相当于他肖向民个人求王朝帮忙。可他看到梁家驹那火急火燎的样子,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心想,先把事情解决了现再说吧。
王朝却一点也不给肖向民面子说:“这个事情,别说你肖常委跟我说,就是市委书记直接跟我说,我也没有办法。我总不能直接取代他们一建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吧?”
肖向民见王朝这副态度,也有点不客气,直接说:“我听说这次开发区工人调走,是因为你们建设局出面对一建公司提出的要求,说是你们建设局接了一座桥梁工程,为了赶桥梁工程的工,才把在我们开发区做的工人给调走了。我也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一建公司把原来安排在开发区做的工人调回来,抓紧将开发区的排水工程给做好。排水工程关系着整个开发区的建设,昨晚下了一夜雨,已经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损失。他们已经开始闹意见了。王局长,你看,你是不是支持一下我们开发区的工作呢?”
“胡说八道。什么一建公司的工人是我们建设局调走的?你这都是听谁说的。我明确告诉你。我不会干预一建公司的工作。什么工人、排水系统,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你们要找就找一建公司的经理去。”王朝说得生气起来,就把电话给搁下了。
这王朝的脾气还真大啊。不就是仗着他的叔叔阴庇他吗?肖向民拿着话筒,脸色很难看,心里越想越气。怎么现在的人,有点权就张牙舞爪,没权找个能靠的靠山,也一样可以拉虎皮当大旗,狐假虎威了?
不过,肖向民还真拿王朝没办法。
王朝是建设局局长没错,一建公司是他管辖下的单位也没错。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一般是负有指导责任,并没有直接责任。一建公司不听他们的也很正常。王朝的话说的也没错。现在关键的事,是开发区的工人是不是建设局让一建公司给调走的。要不是,那还真错怪了人家王朝了。
肖向民没办法,只好人一建公司的总经理王建国去电话。本为,像王建国这样的公司经理,他肖向民是不想去理他们的。陈侨生跟他们打打交道,那也就够了。一来,不想让人觉得以权压人,二来是如果有什么事,陈侨生他们解决不了的,他也好有个回旋的余地。要不然,一下就出将,被将了军,不就没退路了?但现在事情迫在眉睫,也就顾不了那许多了。
“王经理,我是肖向民。”肖向民接通电话,立即就说,“我们开发区的工程,你们到底还想不想做?要是不想做,你们按合同赔偿我们损失,我们到别的地方去请别的建筑公司。”
肖向民一向不喜欢以权压人,但今天他想压一回了。要不然,他怕事情绕来绕去,还是解决不了。有时候,你对对方太好了,对方还以为你好欺负,对他们硬一点,凶一点,他们倒怕了,赶紧就把事情给办了。所以说,在官场有句话叫贱人就得用贱人的办法对付,只有那些讲究诚信、正直的人,才值得你去尊重。
“肖常委啊,对不起。我们一建公司没说不做啊。”王建国虽然是一建公司经理,但级别只算是个副科,与现在的肖向民相差不只是一个悬崖。接到肖向民的电话,手脚早已经发抖起来。听到肖向民那样质问他,赶紧解释说。
“你别给我说得好听。为什么开发区的工人突然全部调走?你知道那排水系统没做好,会有什么后果吗?那后果,你们一建公司能承担得起吗?昨晚一个晚上的雨,已经有好几家公司的材料被淹了,我不想再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你立即把工人给我调回来,要不然,别说我没提醒你,一建公司的经理还是有人想当的。”肖向民连哄带吓地说。
“是是是,肖常委你放心,我马上想办法。”王建国对肖向民是很熟悉的,也知道这个人不好对付。那什么市长、副书记的都被他给扳下来了,自己这么个小小的一建公司经理在人家眼里算个逑啊?听到肖向民这样说,冷汗吓得就从背脊上冒了出来。连连点着头说。
肖向民也不再多说,立即就把电话给挂了。
肖向民现在才明白,他以前总觉得领导话一说完,总是不等对方反应就挂电话了,觉得有些生硬和不讲理。现在才体会到,原来,这其实也是体现领导的一种威严,还有表明领导的一态度和强势,不给予分辩和解释的机会。意思就是说,明白也要执行,不明白也要执行。
肖向民虽然连哄带吓了一阵王建国,但想到王建国的上司王朝那么强硬,要是王建国随后又给王朝打电话,王朝还是授意他不要理开发区。王建国估计是宁愿得罪自己,也不愿意得罪王朝的。县官不如现管嘛。虽然自己比王朝的级别和职务也都大,但王朝可是一建公司的直接上级。一建公司经理的小命都捏在他手上呢。
肖向民也没有办法,现在只能先等等看。他给梁家驹打了电话,把自己跟一建公司经理王建国谈话内容跟他说了,让他关注一下。看看这几天有没有动静,要没动静,再想办法。
肖向民挂完电话后,站起来到赵若英办公室问她:“上回说要引进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现在联系得怎么样了?”
龙安开发区的规划中,有一块地是拿出来做为开发区中心区的,主要是盖安安置住宅楼。后来,上面同意可以开发房地产,经过常委会研究后,就变成了商业住宅楼,主要用于开发区企业人员的安置。
但整块地如果都由开发区来盖,完成后,再出售给企业,成本相当高。因此,肖向民提出引进房地产公司进行投资建设的想法。但房地产开发在内地还没有人搞过,也没有专门的商业地产公司,所以,也只能到外地去引进。这项任务就交给了赵若英。
“李清风他们有意投资这一块。他们在香港就是搞酒店旅游和地产公司,但是因为我们内地这方面的政策不健全,他们有些茫然,希望我们能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便他们更好地投资测算和投资前景预测。因为,如果按照我们内地现有的分房制度,商品房根本就不会有人去买。那他们开发出商品房,就没有销路。所以,虽然投资成本相对于他们的其他项目来说,占比不算大,但风险却是最大的。”赵若英说。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肖向民听得有道理。现在城市居民的所有的住房都是按职务、工龄排队分配的,商品房开发出来卖给谁?还有产权等一系列问题,政策上也没办法给予解决,这对投资商来说,是不能不谨慎的。人家投进来的可是真金白银,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说了,首先,他们要能找到明确的消费目标群体,其次是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保障,第三是商品房产权问题能够得到明晰的解决,让购房者没有后顾之忧。说这些要是做不到,他们就不敢进行投资开发。”赵若英说,“我觉得他们说得对。我查遍了国内房地产资料和文件,我们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商业商品房,更没有相关的私人产权制度。这种情况,是无法让投资商放心进来投资的。”
“那你的意思是,如果要启动商品记投资项目,首先要制造消费群体,也就是打破现有的计划分房制度?还有出台相关的产权制度和投资政策吗?”肖向民觉得这件事颇为复杂:这事情涉及面太广了,而且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权力范围。看来,引进投资商开发房地产的事,近期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只是那样一来,开发区要想建设成小香港难度就大了。
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还是要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开发区的建设,最终的目的不仅是建设一个新的经济区,而且,还应该是一个新城市,当初袁刚所说的小香港。可如果不能推进商品房的建设,光靠财政投入,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肖向民找到了萧鹏,把自己的想法跟他提了出来:“这是需要魄力的,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这样搞。我们如果这样搞,不但要冒经济风险,还要冒政治风险。但是,如果不冒险,我觉得我们的开发区要再往前发展,可能就会遇到瓶颈,就会更加困难重重。因为,我们的发展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不知道为什么发展了。”
萧鹏也感到为难,因为大的政策不是龙安一个市可以制定的。小环境的发展,一定要有大环境大气候的支持。特别这种涉及到整个民生政策变化的事,要是做不好。那真的会有风险。
“我看,这件事是不是缓一缓?”萧鹏说,“我可以向上面反映,看看上面是什么态度再说。”
肖向民却不想缓,因为开发区的工厂建起来后,一定会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那么一定需要一个生活区。这个生活区仅依托现有的投资企业去做,那是做不起来的,必须把一部分市民分流到开发区的生活区里,使开发区成为龙安市的一部分,而且逐渐地成为主要部分,才能把那里的市场发展起来,让各种商店进驻到那里,为那些企业工厂的员工生活提供服务。反过来,也才能促进企业工厂的建设和工人们的稳定。
这个事情要是不及时解决,等所有企业工厂开工,工人们因为生活不方便不想在那里干时,企业工厂再来倒逼开发区,那开发区就被动了。因为那样的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那时,如果政策依然不支持,也一样没办法搞生活区,那么企业工厂就会意见很大,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生产,而撤资。
“这事,要纯粹从政策上来讲,不是缓不缓的问题。是根本就不能搞。但要是从开发区建设发展来讲,这件事一刻也缓不得。”肖向民将情况对萧鹏进行了分析说,“这是两难的课题,但又回避不了。我想,我们还是要冒一下风险。”
“你有什么主意?”萧鹏看着肖向民。说实话,肖向民出的这个难题实在太大了。他虽然是市委书记,但土地房产却是全国性的政策,没有哪一个市的市委书记有那样的权利可以改变这种政策。搞不好,就会被扣帽子打棍子。他有心支持肖向民推进开发区发展,但也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特别是在没一点风声和动静的情况乱迈步子。
“我觉得,我们刚开始搞开发区就是以试点的名义来做的。既然是试点,那就允许尝试,允许失败。我们能不能在商品房开发方面也做一个尝试?”肖向民大胆地问。
“怎么尝试?”萧鹏略显谨慎。这方面全国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遇到,也没有人提出过。要在这方面尝试,不光是技术面问题,更需要的是勇气。
“我想我们能不能这样做。不是每个工厂企业的干部职工分房都要排队吗?我想,我们龙安市至少还有几千上万个家庭是需要房子。比如面临着结婚的人,和父母亲挤在一套里生活的人,兄妹一起生活在一起的人,还有大量还住在单位宿舍里的有家庭的人。这些人他们手头多少有些积蓄,那么,我们能不能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出售使用权呢?就是把房屋的使用权出售给个人,就像土地承包那样,给个年限。年限到了,再把产权收归国有。这不就可以解决开发区商品房的消费群体问题吗?开发区的生活区不就有人住了?”肖向民见萧鹏虽然表现谨慎,却并没有反对的意思,立即接着说,“我们可以先做个测算。比如一套房建成后,成本大概是多少,投资商应该有多少利润。测算出来后,我们再给每套房进行定价,然后按照定价进行集资。这样不是就可以避开现有政策的限制了吗?”
萧鹏点了点头说:“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不能这样直着来。这太明显了,容易让你抓辫子,说我们太激进了。我看能不能想个名称,比如说支持开发区发展,参与开发区生活区建设之类的。”
肖向民想了一会儿说:“那样提好是好,确实是可规避一些政策风险,但提不起老百姓的兴趣。而且,他们一听说是让他们支持开发区建设,心里一定会担心钱能不能收回来,积极性就没了。要是我们直接告诉大家,他们投入多少钱,多长时间就可以参与分房,那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刺激性了。特别是那些准备结婚,或几个代人挤在一套房里的,或者是结了婚还住在单位宿舍内的人,就是把压箱底的钱掏出来,也愿意投进来。我相信,那样一来,我们的房子还没盖就会全部卖出去了,开发商一点风险也没有,建设速度一定会大大加快。如果生活区建设起来了,那么企业工厂也没了后顾之忧,整个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就不会出现断裂和停滞的现象。最初设想把开发区建设成龙安的小香港的计划也可以如愿实现。”
萧鹏沉默了很久,没有立即回答肖向民。
肖向民就接着说:“要不,我把这件事提到常委会来研究。让常委会来做这个决定?”
萧鹏连连摇头说:“这不行。要是常委会否决了。你再想搞就搞不成了。我觉得你的提议有一定道理,只是步子迈得太快了。我都看不清你前面的脚下会遇到什么。我不怕担风险,但不能让你踩到坑里去。”
肖向民立即笑了起来说:“萧书记,你这就多虑了。我从袁书记让我搞清江农改实验区以来,几乎每天都是摸黑在走路,从来也没有看清过自己脚下踩下去的地方到底会踩到什么。所幸运的是,我们做的,后来都证明是正确的。现在开发区要继续推进发展,我觉得还必须保持这股闯进,不能退缩。要不然,就可以停滞不前了。”
“可你真的没想过万一政策不对,你的政治生命很有可能会被终结?”萧鹏关切地看着肖向民。这段时间来的接触和了解。他明白了袁刚书记为什么那么看重他了。在肖向民的身上有一着一种一般人没有的锐气。这种锐气常常会让人心神一振,让本来还有些犹豫不决的人下定决心,给与他在一起人带来勇气和果敢。
“我觉得,只要是真心为了经济发展,真是为了当地的百姓着想,就是真的有那样的风险,也是值得的。”肖向民干脆地说,“这样吧。萧书记。这件事还是由开发区自己来运作,出了什么事由开发区负全部责任。只是,在集资上,我们需要市里给予支持。只要市里不表示反对,其他的工作,由我们开发区的同志来做。”
“你真的敢负责这件事?”萧鹏盯着肖向民。
肖向民果断地点了点头说:“我认为这是有利于开发区发展建设,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和改变当地百姓生活的事。是值得去做的。所以,我愿意对这件事负全责。”
萧鹏走到肖向民身边,用力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我今天终于看到你果敢的风采了。龙安前几年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原来袁刚手上有你这样一把锐器啊。既然你觉得这件事确实可以做,确实对开发区对龙安百姓有利,那我支持你。你大胆放手去做。但不要张扬。我们边做边看边调整,尽量不要偏离政策太远,但也不要拘泥于现有政策。”
“谢谢萧书记。我知道怎么去做了。”肖向民激动地说。
肖向民回到了开发区,立即召集所有人进行开会。他没有说是萧书记的意思,而是问大家:“这件事可能有政治风险,如果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的,可以提出来退出这件事。甚至可以要求调离开发区。但如果决定了,那就只有一条路,努力推进这个项目的完成。”
开发区的人和肖向民已经不知道经历过多少这样的事了。虽然说这次的事情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而且遇到政策的大坎,风险比任何一次都大。但肖向民一提出来,还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更没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开发区生活的建设,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开发区发展的瓶颈,要是不能突破,开发区就没办法再往前发展了。企业工厂可能会因为工人生活的不稳定而导致无法开工生产。我们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把我们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开发区搞垮了。所以,我坚决支持向民的决定。我觉得他提出用集资出售使用权的办法,来解决生活建设问题是个很好的办法。为了表示支持,我愿意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参与集资购买一套开发区生活区内的房产。反正以后在这里工作,也要有房子住才行。”陈侨生首先表态说。
“开发区的整体规划是我后来进行修改的。这个生活区的建设是整个开发区的核心。只有把这个生活区建设起来,开发区才不会是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工业区,也才能往建设成为一个小香港的目标迈进。只是当初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政策和资金问题,才导致了今天这个情况的出现。向民提出的这个办法,我觉得是目前最好解决这个瓶颈的办法。我也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参与集资。”梁家驹也跟着表态说,“以后,我还就在龙安成家立业了。”
大家听得都笑了起来。
赵若英、聂卫红、卢玲、卓烨也跟着表态说要参与集资。这样一来,开发区生活区的建设问题,在开发区的所有人那里很快全部通过了。
赵若英立即与大香江集团的李清风进行联系,并很快与他们进入投资合同的谈判中,准备开始对开发区生活区进行房地产开发。
都快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建公司的工人却还没有调回来。排水系统工程还是没有开工去做。看样子,大有在年前对开发区的事不管不顾的样子了。
梁家驹找过肖向民几次。肖向民让他再等等看。他觉得按照那天一建公司经理王建国的意思,应该很快就会把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