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第220部分阅读(1/2)
作者:作者不祥
大、幅员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资源之丰富。都是世界第一,足以应对任何最严峻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经这样得意洋洋地描述大英帝国的经济影响力:“……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伐木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基地,东印度群岛为我们提供甘蔗、咖啡和香料,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即使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各项新的核心战略资源,如石油、铁、铝、铅、锌、铜、镍、橡胶等等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大多控制在大英帝国的手中。
所以。仅仅是依靠广袤的殖民地和帝国特惠制,也就是英国本土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间在贸易上相互优待的制度,英国就能够保持一个足够庞大的商品倾销市场,以及一个遍及全球的英镑使用区,一边倾销商品,一边往几亿殖民地二等人的头上征收铸币税,从而将本土经济逐渐拯救出大萧条的泥潭。
但问题在于。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遍及全球的广袤殖民地,既是穷财富的源泉,也是一切麻烦的来源——在民族主义急剧觉醒的二十世纪,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越演越烈的反殖民运动。[
而宗主国的倾销商品和加紧盘剥,给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的灾难也是十分深重——具体可以参考写实小说《多收了斗……对待不能完全掌控的半殖民地中国尚且如此,印度、缅甸、南非、西非的殖民地更是被英国殖民者给横征暴敛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各种反抗的火苗此起彼伏、从未熄灭过。
为此。在国力相对疲弱的情况下,英国反而更要打肿脸充胖子,毫不留情地动用武力镇压任何殖民地反抗,决不能退缩或迟疑——任何一个地方的反殖民运动若是轻易获得成功,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各个殖民地相继起火冒烟,让情况变得不堪设想。而貌似庞大的殖民帝国也会在瞬间湮灭坍塌!
英国在先前之所以要动用雷霆万钧的庞大舰队,赶赴万里之外的上海,对中国赤色分子的挑衅进行严厉镇压,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还是为了向全世界的各个殖民地证明大英帝国的力量依然可匹敌,一切挑衅和叛乱都是自寻死路——中国的产阶级革命者一旦取得全面胜利,不仅意味着大英帝国在华利益的全部丧失,还会进一步增强各个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决心,从而导致殖民帝国大厦的地基松动:“未开化国家对文明国家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让欧洲的海外利益遭致严重损失!”
——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自信和开放是一种常态,因为他们在任何人面前,已经不需要去刻意强调自己的强大。反过来说,一味地自吹自擂,过分地炫耀武力,只能说明这个曾经的强者正在走向虚弱。
因为,这样的耀武扬威、征伐四方,并非是基于真正的自信和强大的势力,而是由于不能明说的忧虑和畏惧——畏惧自己这个依靠暴力凝聚起来的帝国,会在诸多挑战者的群起而攻之面前轰然崩塌!
说的难听点,会咬人的狗不叫,而叫得最响亮的狗其实都不怎么会咬人,等到这条狗连叫都叫不动,或者说等到这个强者连可供炫耀的武力都维持不住之后,那么也就是他应该走下世界霸主舞台的时候了。
这样一来,当这一轮对华干涉作战屡屡受挫、乃至于大败亏输,丢光了大英帝国的脸面和威风之后,伦敦白厅的绅士们顿时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窘境:跟中国的布尔什维克继续不死不休地打下去,恐怕是前途黯淡、胜利望,代价惨痛得惊人;但如果妥协退让……谁知道退一步之后究竟是不是海阔天空?
——固然有可能是风平浪静一切如常,但也有可能是火山喷发一般的全世界英属殖民地集体大起义!
如果不幸是后者的话,对于正在艰难摆脱经济危机的大不列颠而言,就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末日浩劫。
所以。尽管心头很是忐忑,为了维持大英帝国的脸面和威望,鲍德温首相还是决定在香港再次摆开战场——“在光荣地撤退之前,至少要向那些该死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展示一下英格兰的力量!”
于是,海军大臣丘吉尔领命而去,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兵力调动与集结。
——然而,跟兜里多少还有点干货的大英帝国相比。此次远东干涉作战的另一个领导者,实力更加肾虚、政局也更加混乱的法兰西共和国,却已经是连可以拿到远东去炫耀的武力,都快要凑不出来了……
※※※※※※※※※※※※※※※※※※※※※※※※※※※※※※※
巴黎,法国总理府
筋疲力尽、神情萎靡的爱德华达拉第总理,从椅子上仰头望着日历。发现自己似乎已经十天没回家了。[
——作为总理,你必须全天候待命,所以一般就只能跟值班巡逻员似的,总是睡在办公室隔壁。
而法国总理府的日子,就是不断重复精疲力尽的一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四处奔波,还要紧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跟住在爱丽舍宫的总统相比。简直就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
在这个位置上,最大的快乐就是晚上睡觉,那时才可以忘掉一切烦恼。
但是,当你再次清醒过来的时候,就不得不继续面对各种冷酷而又纷乱的现实。
幸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妥协的产物,甚至连总理也是妥协的产物,内阁永远都像走马灯一样地频繁更换。自从普法战争结束以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绝大多数总理的任期都短得令人心酸,从80年到9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其中任期最短的几位总理,干脆只在总理宝座上待了一两天……很多总理都是几起几落,所以一般倒是没有过劳死之虞。
但是,达拉第总理还是希望在这一次的下台之前,尽量把法国一切安排得妥当些。
事实上,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经济固然是受到了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但是跟德国和美国相比,应该已经还算不错了。早在932年的时候,法国的经济不景气就已近尾声。接下来又继续恢复了增长和繁荣,最近已经很少出现令人头疼的失业狂潮和社会动荡,跟隔壁的德国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一般……
所以,法国总理眼下并没有什么特别棘手的国内社会问题需要处理,主要的麻烦只是应付议会内各个政党休止的攻讦和倒阁运动——直到来自远东的惨烈噩耗,将一切太平岁月的粉饰统统冲刷殆尽!
此时此刻,海军与殖民部长正拿着一份从越南送来的报告:站在达拉第总理的面前:“……根据海防港最新传来的消息,整个远东特遣舰队已有85的人员急病身亡,很多舰艇成为人鬼船,而参加了登陆作战的地面部队更是全军覆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军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两万,整个远东舰队陷入瘫痪,还有大约一千五百人被困在舟山岛上,进退两难。而我们跟中国布尔什维克之间的战斗却还没有结束……”
达拉第总理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这份骇人听闻的噩耗,一边盘算着这将在议会中掀起怎样的倒阁风潮——虽然在这些伤亡数字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不值钱的阿尔及利亚和安南土著步兵,但纯正的法兰西小伙子也超过了一万人……这个数字在过去或许还不算什么,但眼下却足以挑动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
——没办法,在二十年前的那场世界大战之中,法国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冲上战场,满以为能够赢得一场畅快淋漓的胜利,洗雪普法战争的耻辱。谁知结果却是在残酷的绞肉机里挣扎了四年,付出了十多个省化为焦土、超过六百万军民伤亡的惨烈代价,打光了整整一代小伙子。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残疾人……临到末了,又在巴黎和会上被英国佬从背后捅了一刀,使得一度唾手可得的欧陆霸权基本化为泡影。
从此之后,整个法国社会不仅被放干了血,还患上了“恐战症”:既然现代战争的代价是如此惨痛,而胜利的收获却是如此微薄,那么又为何要为了一个胜利者的虚名。而肆意抛洒数百万小伙子的热血?
“……呵呵,为了一场发生在世界另一端的殖民地冲突,就一口气葬送了上万的法兰西小伙子,把小半个法国海军变成了亡灵船,还有牵扯出一个好像是凡尔纳科幻小说内容的原子……”
达拉第总理自嘲地傻笑道,“……我已经能够想象得出。明天的议会里将要掀起怎样的倒阁风暴了。”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倒阁并不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政治生活的全部,这个怪异的共和国容纳了一切法兰西人的政治思想,左派、右派、保守派、激进派、保王派、波巴拿主义、共和派……在多党林立之下,所有的内阁都是联合内阁,政治基础极为脆弱,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几乎不可能有任何作为。而貌似大权在握的总理,也不过是轮流上岗的临时工,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的任期有几个月,甚至几天。
由于历任政府都懦弱能,让许多法国人也日益感到厌恶,以至于在935年的时候,诞生了一个号称“火十字”的法国法西斯组织,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声称要向希特勒学习。进行排犹和独裁,但偏偏又没有纳粹党的能力,结果除了让法国政坛更添马蚤乱,使得政府进一步瘫痪之外,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好的改变。
就在这样的浑浑噩噩之中,达拉第总理带领着法兰西共和国,一脚踩进了殖民地战争的大坑。
达拉第是个标准的法国男人。浪漫、热情,但他的性子已经被数十年的政治斗争磨平,磨平了之后的结果就是除了一颗法兰西男人的心之外,几乎什么都没剩下——他并不软弱。但也不强硬,他不够激进,但也不能说是保守,他就是第三共和国政坛上历练出来的一个政治人物,一个墙头草似的机会主义者。
在历史上,达拉第是一个四平八稳,极力回避任何冒险的人,他在任上对希特勒的妥协和绥靖政策,虽然被后世史学家一再诟病,但也未尝不是对一战时期法兰西各种失误的反思……虽然有点矫枉过正。
——法国已经被上一场世界大战给打得怕了,再也不想打第二场了,这是当时全社会的普遍心态。
即使是贵为总理之尊,也不能逆流而动,违背民众畏惧战争的心态,强行把他们赶上又一个战场。
所以,在发现远东战场上的牺牲超出了之前最坏的预料,一场压土著马蚤乱的“常规行动”竟然被打成了尸山血海的绞肉机之后,达拉第就感到后悔不迭,甚至认为这是自己政治生涯之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虽然他不是不知道,根据目前的世界局势来看,从任何一个殖民地战场的撤退,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殖民体系内部的连锁反应,但这个世界永远是如此的奈,法国总理必须首先考虑本国民众的最强烈意愿。
而这个时代的法国人,最畏惧的就是战争,最渴望的就是和平——至于拿破仑时代制霸欧陆的雄风,大革命时代教化世界的理想,都早已统统随着西线战壕里的累累骸骨,被幸存的法国人给丢到脑后去了。
所以,在短暂的犹豫之后,达拉第总理还是拿起了钢笔:“……按照目前的国内局势,在承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之后,我不可能派出让前线指挥官感到满意的援军,也法说服议会继续向远东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军费——议员们更乐意花钱去修筑德法边境的马奇诺防线……所以,还是让舟山群岛的部队撤出来吧!他们就只有这么点儿的人,待在赤色分子的鼻子底下,根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整天担惊受怕……”
“……这是一个理智的决定,总理先生。但另一个战场怎么办?”海军与殖民部长继续追问。
“……另一个战场?我不是已经下令放弃广州的租界,从那里疏散侨民了吗?”达拉第总理困惑地眨了眨眼睛,随即恍然大悟,“……难道赤色分子居然还要打广州湾租借地(湛江港)的主意?”
“……正是如此,总理先生。”海军与殖民部长答道,“……赤色分子的军队目前刚刚占领广州,距离我们的广州湾租借地还有大约四百公里。但问题是,我们在广州湾的守备力量极为薄弱,总共只有大约两百名士兵驻守,顶不住敌人的一轮进攻,而越南的局势也不太稳定,法抽出兵力增援广州湾……”
这个回答让达拉第总理皱起了眉头——为了避免谓的流血牺牲,放弃一处陷入重围难以防守的租借地,哪怕最挑剔的议员也说不出什么。但放弃一处距离战火还很遥远的贸易据点……就会有怯懦之嫌了。
“……既然如此,就把滞留在舟山群岛的部队转移广州湾,用于加强那里防御力量吧!然后看看英国人在香港的举动再说。按照常理来说,中国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个打击目标肯定不会是我们……”
达拉第总理最后做出了这样的决断,“……当然,如果发生了最糟糕的情况,迎来了法抵御的攻击,我也同意授权前线指挥官可以做出灵活的处置,比如说,宣布广州湾成为不设防城市……”
——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欧美列强来说,这场陷入僵局的战争都已经让他们如此头疼。而眼下已经挨了四颗核的日本帝国,就更是已经快要发疯了:尤其是当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他们的谈判条件之后……本站投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ps:跌出科幻榜前十名了!求月票鼓励!
〖∷更新快∷∷纯文字∷ 〗
城管无敌 正文 一百六十六、我们来自未来(上)
第二天,在上海苏维埃政府的一处会议室内,德军驻华顾问团最高总顾问,曾经的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向金奇娜副主席和方志敏主席转达了日本方面的最新回复。
“……女士们,先生们,日本帝国政府拒绝了你们的谈判要求,认为这样的条件是不可能接受的。”
塞克特上将姿态悠闲地坐在沙发上,一边品尝着卡布奇诺咖啡,一边慢条斯理地说道,“……不得不说,你们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过分了,简直是要把日本从一流强国的宝座打落到三流国家的泥潭!这样的要求既不可能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也不会被欧美文明国家所接受!别忘了,你们是与世界为敌!
而且,你们面临的形势看上去并不妙。欧美各国依然在继续支持日本,全世界的舆论都在声讨你们,斥责你们是破坏世界和平的祸乱之源。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好几家国际组织,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募捐钱款和物资,并且召集志愿者前往日本组织救援……甚至还有小道消息说,为了安慰正在核爆之中受苦受难的日本人民,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会被颁发给昭和天皇——前提是他能够活到颁奖的时候……”
——金奇娜翻了个白眼:虽然早就知道诺贝尔和平奖经常很离谱,但没想过居然还能离谱到这等程度!
“……居然说我们破坏了和平?”方志敏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他们忘了谁才是侵略者吗?!”
“……这跟侵略者或被侵略者的身份无关。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们。这只跟人性与良心有关。”法肯豪森将军插嘴说,“……不得不说,你们做得实在是太疯狂了。竟然在短短三个月里杀了足足上千万的日本人!上帝啊,在做出这种事情之前,你们难道从来不担心人性的折磨与良心的拷问吗?”
“……人性与良心?呵呵呵,我们只知道日本人攻入了我们的家园,抢走了我们的土地,还要毁灭我们的民族和文明!西方世界却完全不谴责凶手的残暴,只是憎恨着受害者的反抗。真是叫人叹息不已。
尊敬的法肯豪森将军,你难道会天真地以为,我们身处的这个冷酷而又凶残的世界。居然是一个治安环境良好、每个人都彬彬有礼的中产阶级社区吗?我们中国人在挨了那么多次狠揍之后,早已明白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现代战争一旦打响那就是全方位的,所以各种无限制的杀戮和毁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最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