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玩耍,却遭到三皇子一党余孽刺杀,恰为萧太傅所救。自此被封为太傅,深得幼帝信任敬重。
要说这朝中谁权力最大,不是百官之首的王相,也非坐在皇位上的幼帝,而是这位太傅大人。
在幼帝的纵容下,这位太傅大人在朝中可谓是一手遮天,谁敢忤逆他,便是抄家灭族的下场,前不久全家获罪被砍头的方大人以及陆御史两家便是血淋淋的例子。
而他们获罪的原因,不过是看不过萧太傅结党营私、胡作非为而上奏请求皇帝治罪于他罢了。结果可想而知,皇帝不过是个几岁大的娃娃,奏章如何到得了他的手上?
短短几个月,朝中已有不少官员被杀,剩下的,也大多与萧太傅同流合污投到他的麾下了。
为了更大程度地掌握权力,萧太傅甚至还搞出个锦衣卫,上察百官,下凌百姓,无孔不入,搞得京中人心惶惶。且锦衣卫还有继续往京外各地扩散的趋势。
如今的朝堂,已经成了萧太傅的一言堂,所出之言,没有谁敢出声驳斥。
上迫天子,下凌宰相,视朝士如草芥,这就是萧太傅最好的写照,只不过百姓也只敢悄悄私底下议论罢了,并不敢当众说出来。虽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两年过去,萧太傅已经彻底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其势力可谓是树大根深,却也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而这两年,姜文及姜复一直未归京,而是留在了西北边境,时刻提防着鞑子。姜嫄也始终昏迷不醒。
乾宁三年四月,幼帝下旨,召成国公姜文及其子姜复进京,随行军士不得超过一百,并另外遣了刘凭刘将军前往西北边境,接收其麾下军队。
值得提一点的是,这位刘将军乃是萧太傅的心腹。这一举动,摆明了就是萧太傅要将他们手中的军权夺走。
萧太傅在朝中的势力已是无人能及,若是再将军权交到他手里,那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制得住他?可是不交的话,那岂不是抗旨?抗旨不遵,到时候一个藐视皇威、勾结外敌的罪名压下来,性命可就岌岌可危了。
刘凭携着圣旨快马加鞭来到彭城,见到候在城门口的姜文父子,眼睛眯了眯,也没下马,从怀里拿出圣旨来,结果还没展开,不知从何处射来一支箭矢,正中他心口。
“砰”的一声,刘凭从马上栽下来,明黄色的圣旨掉在地上,激起一阵尘土。
姜文就是一惊,显然这事大出他所料,他第一时间看向旁边的姜复,“阿复,你……”
姜复点头,“是我做的。”
姜文长叹一声,看着他的目光很是复杂,“罢了,这样也好,与其我为鱼肉,莫如提前下手。”
四月,姜复以“清君侧”之名率军回京,讨伐萧太傅。军队疾行半个月后,抵达京城,于京城三十里外的平原上驻扎。
幼帝下旨斥其为乱臣贼子,急诏各地卫兵前来京师汇合,讨伐姜复。然而应者寥寥。
就在这时,原本众人以为已经丧生于大火中的大皇子死而复生,与姜复里应外合,助其攻入京城,活捉了萧太傅。
作者有话要说:
o(n_n)o~~
第80章醒来
姜嫄倏忽睁开眼睛,意识渐渐清醒,眼中聚敛了神采,她转动了下眼珠子,从屋顶看到窗台。
屋顶是竹子搭建的,下面横着两根粗壮的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