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博物馆、大型科学馆、植物园、野鸟园、野猴公园和各种体育、游艺场所等。
坐落在顶峰上的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从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面积为6.75k㎡。湖畔有许多运动设施,可以打网球、滑水、垂钓、露营和划船等。湖东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镜池等8个池塘,总称“忍野八海”,与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开发最早的,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湖中的鹈岛是五湖中唯一的岛屿。岛上有一专门保佑孕妇安产的神社。湖上还有长达1260m的跨湖大桥。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称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环境最安静的一个湖。岸边有红叶台、青木原树海、鸣泽冰穴、足和田山等风景区。精进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个湖,但其风格却最为独特,湖岸有许多高耸的悬崖,地势复杂。本栖湖水最深,最深处达126m。湖面终年不结冰,呈深蓝色,透着深不可测的神秘色彩。
坐落在顶峰上的圣庙──久须志神社和浅间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主要风景区,也是游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顶神社观光的国内外游客数以千计。
火车
东京的新宿车站乘jr中央线至大月车站,再转富士急行线,在富士吉田车站下车。
地铁
1.在河口湖乘坐富士急都留中央巴士到富士山五合目河口湖口约需时间50分,在御殿场站乘坐富士急行巴士到新五合目御殿场口约需时间40分。
2.东京的新宿车站乘坐jr中央本线特快从新宿车站到大月车站再转富士急行线,到富士快车河口湖车站约1小时零5分钟
富士的山顶东西并列。约2500~2800年前,古富士的山顶部分由于风化作用,引起了大规模的山崩,最终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顶。
据估计,距今1万1千年前到8千年前的3000年间,新富士山顶仍在不断喷发出熔岩。此后,山顶部没有新的喷发,但是长尾山和宝永山等侧火山仍有断断续续的喷发活动。
史上关于喷发的文字记载有:公元800年~802年(日本延历19~21年)的“延历喷发”,以及864年(日本贞观6年)的贞观喷发。富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日本宝永4年),这次由宝永山发出的浓烟到达了大气中的平流层,在当时的江户(现称东京)落下的火山灰都积有100px厚。此后仍不断观测到火山性的地震和喷烟,一般认为今后仍存在喷发的可能性。
根据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于2004年4月进行的钻探调查,在上述的3座山体下仍存在更为古老的山体。这第4座山体被命名为先小御岳。
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爆发是在公元800年,而最近的一次则是在1707年,当时的剧烈喷发让100多千米外的江户(即今天的东京)都笼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而环绕富士山周围的广阔平原也一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6.2 地震影响
日本静冈县东部15日深夜发生里氏6.4级强烈地震,这很可能是由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诱发的。特大地震爆发后不久,箱根等地发生了数次地震,有人开始担心富士山的火山活动也会日趋活跃。
里氏9.0级特大地震的余波正冲击着日本列岛。继长野县北部12日发生里氏6.7级地震之后,伊豆地区又出现了6.4级的地震。
特大地震对火山带也产生了影响。据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观测,箱根火山周围连续发生地震,至15日傍晚已观测到850次地震,其中最大的有4.8级。虽然富士山附近还没有发现特别明显的火山活动变化,但已经感知到这一地区的大型火山口有摇动的迹象。
名古屋大地震火山防灾研究中心教授鹭谷威指出:“由于火山地下的岩浆和热水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引起了群发性地震。坦率地说,富士山最令人担忧。”
鹭谷教授说:“富士山自上次喷发以来已经过去了300年,现在随时有可能重新喷发。此次的大地震有可能成为诱因,需要密切关注。”
6.3 文化
座活火山。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载以来,共喷发过18次,最后一次是1707年,此后变成休眠火山。在江户时代,1707年12月16日的宝永山大喷发在江户城中落下了大量的火山灰。关于这次喷发,留存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画记录。
绘画江户时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以富士山为题材创作了46幅的连续版画《富岳三十六景》(约1831年)。当初画家计划按照题名只画36幅,但后来因广受欢迎,又加画了10幅。其中,描绘了富士山雄美壮观的作品《凯风快晴》和《山下白雨》等都广为人知,这两幅画也被人亲切地称为“赤富士”与“黑富士”。(《富岳三十六景》之中,还有一幅描绘海浪的《神奈川冲浪里》的杰作非常有名)。
如前所述,富士山作为和歌的题材被广泛使用。此外,也有一种说法:在《竹取物语》中,许多武士将长生不死的灵药在最接近天的富士山上燃烧,因此,这座山名为“富士山”、“不死山”或“不尽山”。(日语中,“不死”和“不尽”的发音都与“富士”接近)。
近代作家太宰治在1939年(昭和14年)创作的小说《富岳百景》中,有一段“月见草与富士山最为相配”的文字广为流传,现在的山梨县富士河口湖町的御坂山腰处立有刻着这段文字的石碑。
直木文学奖获奖者新田次郎根据本人在富士山顶气象观测所的工作经验,写成了关于富士山的许多作品。他的获奖作品《强力传》便是描写富士山的挑山工的生活的小说。此外,新田次郎还写有《死在富士》、《发怒的富士》、《芙蓉的人》、《富士山顶》等作品。
6.4 相关宗教
富士山顶设有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用于祭祀富士山的神灵。因此,在富士山八合目以上除去登山道和气象观测所之外的385万平方米土地,都属于该神社所有。但是,由于无法确定静冈县和山梨县的边界,因此没有取得土地所有权登记。
中记载有关富士山神和筑波山神的传说。据说,天神拜访富士山神的住处,请求留宿,但是被主人以正在斋戒为由拒之门外。后来天神拜访筑波山神,也请求留宿,结果受到了欢迎。因此,此后筑波山上人流不断,而富士山却遭到了终年积雪的惩罚。
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更级日记》中,记载了当时一些人认为富士山神可以决定朝廷次年的人事更替的观念。
到了江户时代,攀登富士山也在平民百姓中流行起来。平民们由于对富士山强烈的信仰,特地在江户各地堆起了许多富士冢。所谓“富士冢”,就是在能够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用土堆起的人工小山丘,在山丘顶部也建有浅间神社供人参拜。因此,不能去富士山的人也能够在当地体验一下攀登富士山的感觉。这样的富士冢很多被命名为“浅间山”或者“朝熊山”。另外从港湾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也有建立浅间神社的石碑的风俗。
在高涨的富士山信仰的背景下,江户时代诞生了许多以富士山信仰为基础的神道教佛教混合的新宗教。这些宗教在江户进行施教,建立组织,许多都达到对幕府构成威胁的规模,因此遭到了幕府的镇压。这些宗教在明治维新中得以保存,与现在的实行教、丸山教和扶桑教等都有着渊源。即使在现代,也有许多以富士山信仰为基础的组织,例如奥姆真理教和法华三法行等都在富士山的山麓设立总部。
圣庙──久须志神社和浅间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主要风景区,也是游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顶神社观光的国内外游客数以千计。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啰嗦,我去修修,防盗未改,买了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