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不应有恨》免费阅读!

第五十二章 诗词歌赋震两才(2/2)

作者:铁汉玉书生

承恩等人才。这种预见性的巧合的马屁才最让人舒服,因为被拍的知道对方称赞自己没有目的,只是纯粹的称赞。

    陈洪谧虽然也是进士,但他不以诗词见长,之前又调查过花雪的身世,虽然也没调查出那先生的身份,但其经常为梨园作词的事情他是知道的,知道那先生虽然因为隐居而声名不著,但确实是有才的。却也没想到他会这么有才,这首诗的水平,显然已经不只是好的问题了,妥妥是传世名篇。

    陈子龙被后世称为“明诗殿军”,当然不是指第四名,而是说他是明朝最后一个诗人。至于吴伟业,他活到了清初,所以叫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也是以诗人的身份,名传后世,两人的鉴赏水平与其他三人比,自然高出一大截,也只有他们两个能够品味出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

    陈子龙更善于写词,后世公认为明朝第一词人,唯一能表示不服的基本也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了,但杨慎早就不在世了,所以虽然不知道后世以什么标准评价的,但至少陈子龙词横绝当世是没有争议的。吴伟业以诗闻名,虽然他的诗大成于明亡之后,但如今也是当世首屈一指的诗人。两人在诗词之道上傲视同侪,基本也就对方能够入眼,也就差直接说当世诗人,“唯使君与操尔”了。其他人或许从整个领域,可能比他们二人强,但仅以诗词而论,两人除了对方基本也就都不在眼内了。

    可没想到今天居然听到一首没有流传出去的佳作,而这佳作已经超越了两人既往所作的所有诗了,这由不得二人不感到心惊。二人都是此道大家,自然明白,一个学者一生所作之诗,大多只是合于韵律,能够不出现明显错误而已。其中有十之一二遣词格律俱佳,就算是此中高手。这样的诗,平时诗词应和足够有面子,文会上已经能够出风头,录入诗集之中,发表出去,就可以自称诗人了。至于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真的只能是放翁说的那样,“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绝非冥思苦想埋头创作可得。诗人个人实力自然重要,灵光一闪更是不可或缺。除了李白苏仙等少数天才以外,大部分诗人都是这个路子。所以往往有诗人一辈子作品水平一般,但因为一首灵光乍现之作名传千古。也有诗人一生所作诗词水平上佳者无数,但真正足以传世的一首都没有。

    吴伟业心思缜密一些,他心中是有怀疑的。他就是苏州人士,苏州有如此大能,自己怎么毫无耳闻?但一想到这诗可能是花雪现作的,就更是浑身发冷。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骆宾王这么大的时候,好吧,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写的咏鹅,都没有这个水平,那可是骆宾王!摇摇头,把这个想法抛出脑后,他宁愿相信这诗是那位隐士的得意之作,也不能相信这是花雪片刻之间,不仅作成诗,还编好了故事。这已经不是妖孽可以形容了,曹植写诗还得走七步。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