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第五层:自我实现(3)(2/2)
作者:罗西
,呼啸着追赶着我,抓到什么都可以成为武器,石头雨点般从我四周落下……后来,我的头上留下了疤痕,二弟成了老板,小弟则做了经销商。
采访过不少老前辈,发现:排行老二的最后都成了革命者。再举头看四周,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影星山口百惠的二儿子是校草,叛逆,粗犷,讨女生喜欢;大公子比较老实,懦弱,长相斯文,更像母亲。英国王储查尔斯与戴安娜育有二子,大王子虽然清雅,有戴安娜王妃的影子,但显然不够man;相反,二王子一头不符身份的红发,不乖,常常惹是生非,喜欢军旅生活,虽然个子不高,却更有闯劲更性感……《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08中国富豪榜,饲料及铝业大亨刘永行以净资产204亿元人民币登上榜首,奇妙的是,刘家著名的四大兄弟里,他也是排行老二。在人人都还盯着铁饭碗的上世纪80年代,刘永行带领另外三个兄弟,各自辞去公职共同创业;多年后,在关于怎样再发展的问题上,排行老二的刘永行又站出来,最先提出了“分家”,通过分家,刘家陆续建立了“希望系”企业,发展势头更是如火如荼锐不可挡……
显然,排行老二的一般比较有个性、锐气和魄力,长子则太温顺、孱弱。现在中国,基本上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就没有“老二”了。没有“老二”,我们就无可作为了吗?不是的!
为什么“老二”比“老大”活络、不安分?问题的关键是“教育过度”,长子一般合家倾力爱护着照顾着,结果造成爱过剩,也培养了孩子依赖、脆弱、胆怯、呆板的性格。我常常看见一些家长带出来“精养”的儿子:弱不禁风,虽然很乖,很甜,有礼,省心,但是总觉得不可爱,缺乏某种放养或者粗养的力道与魅力。所以,即使在一个没有“老二”的社会里,仍然可以有高品质的人口素质,关键还在于家教的态度。当然,长子意识、长子性格,并非长子的宿命,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多一些“二子意识”“二子性格”来丰富我们民族性格的色谱。我们曾经有过诸如魏晋时代的峥嵘风骨、锋芒个性,但是,我们似乎渐渐把“长子性格”当成了主流,如同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块从山顶滚下,最后在谷底成了玲珑圆滑的鹅卵石。那些因为教育过度而造就的“亚健康性格”,值得我们反省修正,我们不可以一直坐在牡丹丛里沉默,也应该学习跳着对玫瑰快活歌唱。越过牡丹看见玫瑰,也看见更大更刺激的世界。